
小时百科不是另一个维基百科——百科与教学
看到 “小时百科” 这个标题,可能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网站。但我们并不是在做一个国产的数理领域的维基百科,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项目叫做小时百科,但目前我们主要做的是教学。目前大部分内容都更接近教材而不是百科。这和维基百科有什么区别呢?
维基百科上每个条目基本可以看做是围绕其标题的一个综述,追求全面、客观、中立、一般性。它的很多内容对初学者并不友好。例如在维基百科的牛顿运动定律条目1中囊括了牛顿力学的发展历史,牛顿三定律的具体表述,功和能,刚体力学,混沌,分析力学,与热力学的关系,与电磁学、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的关系。全文约 9000 词,引用文献约 120 个。这样的结构作为一个百科条目或者一篇综述是符合标准的,但显然不适合初学者。详见相关页面:维基百科不是手册、指南、教材。
作为对比,如果我们翻开一些优秀的大学物理教材,里面则可能会先用一章介绍一些简单的矢量微积分,然后讲解如何画受力分析图,力的合成与分解,然后再讲解牛顿三定律,刚体力学,最后才会简单介绍分析力学和相对论等,也通常不会涉及任何量子力学。也就是说维基百科上的牛顿运动定律涉及到了一本(甚至多本)几百页的教材甚至许多学术论文。
自学者的噩梦——依赖爆炸
然而,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找到这样的教材,也不想把它从头读到尾,即使在大学的课程中由于时间有限也很少把课本完全覆盖。所以我们暂且假设你的目标是有目的的学习某几个知识点——例如高中生想了解大学物理中如何描述牛顿三定律——而不是系统地按部就班地学习力学入门课程。在自学维基百科无果后,你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章节想要学习,如无意外你会发现想要学的章节看不懂(例如加速度矢量如何定义),因为前面的内容没读。在没有人指引的情况下,你最后不得不从第一页开始看。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本书开始就假设你已经学过一些其他的课程(例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那你还需要找来这些教材,仍然从第一页开始看……如果你足够有耐心和毅力,终于把若干本教材都从头看完弄懂 ——诚然你的基础会非常扎实—— 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中学到的大部分内容对你最初的目标(牛顿三定律)来说太过深入,或者根本用不上(牛顿三定律并不需要先掌握泰勒展开或行列式),但你很难从一开始就知道哪些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通过维基百科自学,理论上顺着所有链接和引用,你最终也可以达到目的,但初学者通常并不清楚哪些链接和引用是你当前最需要的。这就会产生不同条目间海量的依赖关系,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在计算机科学中这一般叫做依赖地狱(dependency hell),为了文雅一些我们我们姑且译为依赖爆炸。如果假设每个条目链接到 10 个不同的条目,那么只需 3 层就会达到惊人的 1000 个条目。而一些重要的预备知识可能会隐藏在更深层的依赖中。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私人老师说明你想学什么,学到什么深度,然后让老师根据这个目标以及你现有的知识背景和愿意投入的时间给你定制一套私人课程。但显然大部分人并不具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小时百科的目标正是做这样一个老师,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目标给自己量身定制一套课程。
具体内容上,我们的近期计划是涵盖国内外理工科专业本科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适用于具有普通高中及以上数学物理基础的读者。
综上,你可以认为小时百科的目标是成为集教学、百科、互动演示、讨论问答、个人博客于一体的,支持合作编辑的综合性网站。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知识贝壳

MBA智库百科

A+医学百科

爱问知识人

360百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
